大中国史_第十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宋辽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会 (第1/4页)

    第一节 帝制运动

    1915年八月,总统府顾问美国博士古德诺,著论论君主与共和的利弊,刊载于北京报纸。旋杨度等发起筹安会(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为理事),说“从学理上研究君主民主,在中国孰为适宜”?通电各省将军、巡按使、都统、护军使,各省城及上海、汉口商会,请派代表来京。旋各省旅京人士,组织公民请愿团,请愿于参政院代行立法院。要求变更国体——《新约法》第六十七条:“立法院未成立以前,以参政院代行其职权。”九月二十日,参政院据《新约法》第三十一条第七款,建议于大总统,请于年内召集国民会议,为根本上之解决。十二月初二日,参政院议决《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初八日,公布施行由各代表投票决定国体。初十日完竣。共1993票,全数主张君主立宪。于是由国民代表大会委托参政院为总代表,于十一日,推戴袁世凯为皇帝。袁氏申令,“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数表决……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唯……望另行推戴”。即日晚间,参政院再为第二次的推戴。十二日,申令允许。十九日,设立大典筹备处。三十一日,改明年为洪宪元年。

    先是云南都督蔡锷,解职入京,任经界局督办。这时候,密赴天津,从日本经越南到云南。二十三日,督理云南军务唐继尧,巡按使任可澄,电请袁氏取消帝制,限二十五日上午十时答复。届时无复,遂宣告独立。通电各省,说:“……尧等志同填海,力等戴山。力征经营,固非始愿所及;以一敌八,抑亦智者不为。麾下若忍于旁观,尧等亦何能相强。然……长此相持,稍亘岁月,则鹬蚌之利,真得渔人;箕豆之煎,空悲轹釜。言念及此,痛哭何云。而尧等与民国共存亡,麾下为独夫做鹰犬;坐此相持,至于亡国;科其罪责,必有所得矣。”1916年正月初一日,云南设立都督府,推唐继尧为都督,戴戡(贵州巡按使,时率黔军随蔡锷入滇)、任可澄为左右参赞。定军名为护国军。以蔡锷为第一军长,李烈钧为第二军长。二十七日,贵州独立——推刘显世为都督。

    袁世凯派卢永祥带着第十师驻扎上海。刘冠雄带北军入福建。令原驻岳州的曹锟,扼要进扎,安徽倪嗣冲,也派兵到衡岳,又派张敬尧带第七师的一旅和第三师的全师入川;而命驻赣北军第六师长马继增,带兵一旅,李长泰带着第八师,做他的后援(后来马继增留防湘西。李长泰到四川,还没打仗,帝制就取消了)。龙觐光带着广东西两省的兵,从广东去打云南。

    一二月间,蔡锷和张敬尧的兵在四川叙泸一带相持。而广西将军陆荣廷,于三月十六日独立。广东各县,民军纷纷起事。四月初五日,龙济光亦宣告独立。浙江军队,于四月十一日独立——将军朱瑞出走。巡按使屈映光为都督;旋辞职,由吕公望继任。陕北镇守使陈树藩,于五月初九日在三原独立。分兵三路攻西安。十七日,将军陆建章出走。四川第一师长刘存厚,在永宁独立,和滇军联合。成都士民,要求将军陈宦独立。陈宦电劝袁氏退位,不听,于五月二十三日,宣布与袁政府断绝关系;旋亦改称都督。湖南零陵镇守使望云亭,于四月二十七日,宣布独立。湘西镇守使田应诏,亦在湘西独立。民党起事的,又分占各县。将军汤芗铭,于五月二十九日,亦宣布独立。山东则吴大洲占据周邨,居正占据潍县——北军于五月二十三日,退出潍县。唯江苏、江阴炮台的戍兵,于四月十六日独立;同时民党在吴江、震泽、平望等处起事,都未有成。

    先是1915年十月二十八日,日、英、俄三国,劝告袁氏展缓举行帝制。十一月初一、十二日,法、意两国,亦为同样的劝告。十五日,五国公使,又提出第二次劝告。1916年正月,派周自齐为特使,赴日本祝贺日皇即位大典。十六日,日公使请周氏延期启行。二月二十三日,袁氏下令缓行帝制,停办大典筹备处。三月二十二日,下令取消帝制。以徐世昌为国务卿,段祺瑞为参谋长。黎元洪前此封为武义亲王,这时候,仍恢复其副总统。由三人电请护国军停战商善后。护国军复电,要求袁氏退位。并通电,恭承副总统黎元洪为大总统。这时候,江苏将军冯国璋,主张联合未独立各省,公议办法,再与西南接洽。通电说:“四省若违众论,固当视同公敌;政府若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