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成为史上最帅曹操_85.空城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85.空城计 (第1/2页)

    曹操难过落泪,急急劝慰:“郑大侠,有我在,您一定会好起来的,您别动,我即刻运功为您疗伤。”郑雷伸手握住曹操的手。

    他拼尽最后一点力气说:“我,我,我还有一个女儿。

    她,她,她便是张兰,张,张,张让之女。

    但,但,但她是我的亲生女儿。

    我,我,我对不起她,求您代我见她一面。

    求,求,求她准允我,我,我和她,她,她母亲,合,合,合葬一起。”

    他说罢,带着遗憾,头一歪,便气绝身亡了。

    但他死不瞑目。

    因为他有心事。

    就是他在临终前,未见到他的亲生女儿张兰。

    父爱如山,却极是遗憾。

    因为他和张兰之母的爱情,有悖伦理。

    毕竟张兰之母原本是张让之妻。

    但无论如何,郑雷死前最想见的人,乃是张兰。

    因为张兰之母早已经去逝。

    ~~

    曹操失声而泣,颤颤的伸手,为郑雷合上双目。

    今日一战,若无郑雷相助,曹操未必能胜。

    因为强敌环伺,千军万马,不是武林中人单打独斗。

    他还得保护沈涟清,极是不容易。

    幸好郑雷替他挡住了吾斯和车纽。

    这郑大侠乃是草原之鹰,响名已久,深得无数牧民敬重。

    可惜今日一战,他出自义气,相助曹操,保护沈涟清,他中妖毒而亡。

    ~~

    曹操收起龙象般若功秘笈,将郑雷平放于地,起身闪远些,聚力于掌,蓦然劈出两把火焰刀。

    郑雷遗体即时着火,熊熊燃烧起来。

    这草原到京都,路途遥远,长达千里。

    曹操只能带着郑雷的骨灰回去找张兰,完成郑雷的遗愿。

    所以,他也只能放火烧了郑雷。

    ~~

    此时,曹洪、沈涟清、赵云、夏侯惇等人率部过来,会合一起。

    众人劫后重逢,原本是十分激动的。

    他们但见郑雷浑身着火,曹操跪在郑雷遗体前,不由大吃一惊。

    他们纷纷过来,争着急问怎么回事。

    曹操噙着伤感的泪水,述说刚才一战之战况,也将郑雷因受神刀妖毒而惨死并嘱托自己寻找其女下落,将来携带郑雷的骨灰回中原与其心爱的女人合葬之事。

    众人嘘吁长叹,纷纷向郑雷遗体鞠躬。

    ~~

    曹操说罢,让夏侯惇安营扎寨,再商议如何前往楼兰国之事。

    曹洪怒吼沈涟清:“都是因为你这妖孽,累死郑大侠。”

    沈涟清木然挨骂,难过地跪在郑雷遗体前,失声而泣。

    赵云急急过来劝慰他的表妹。

    他也跪在郑雷的遗体前,拜祭郑雷。

    他感谢郑雷相护沈涟清之恩。

    众将士拖砍死马、伤马,做好晚餐,饱餐了一顿。

    ~~

    是夜,在他们方圆周边五百米范围,燃起了无数堆篝火。

    枣祗倒是好心。

    他让丐帮弟子巡逻值勤,让众将士住进帐篷里。

    以便让众将士养精蓄锐,恢复体力。

    在茫茫草原里,很难说还会遇上匈奴军或是鲜卑军。

    每天每夜,都可能会与死神相见。

    ~~

    曹操也没去找沈涟清。

    他只是叮嘱好满宠派出得力的丐帮弟子,看好沈涟清,又让夏侯惇热情招呼好赵云。

    然后,他便躲在他的大帐篷里修练龙象般若功。

    既然郑雷临终前将此武功秘笈相赠,曹操必须修炼好此神功。

    否则,对不起郑雷的在天之灵。

    形势很复杂,他也需要此神功相助。

    将来,他还得回京都找张兰。

    而张兰不是那么容易可见的。

    那是张让的女儿。

    可能张让不知他的女儿非他亲生。

    所以,张让把张兰保护的严严实实的。

    张兰年芳十八,尚未出阁,是不是也有其中的原因呢?

    曹操不敢妄猜,只是对着武功秘笈修炼龙象般若功。

    ~~

    龙象般若功境界共分十三层。

    其外功可使掌力强悍霸道,刚猛无涛。

    修炼之人每练成一层就增一龙一象之力,练成十层后具有十龙十象的巨力,每拳每掌拍出,均有千斤之重的力道。

    这门功夫需要循序渐进的修练,本来绝无可能练成之理,若有人得享数千岁高龄,最终必臻至第十三层境界,可拥有“十三龙抹颈归”及十三象之力。

    只是人寿有限。

    即便是顶级武林高手在天年终了之前练到第七层、第八层,也非得躁进不可,并会往往陷入欲速不达之危险境地。

    此功共分十三层。

    第一层十分浅易,纵是愚钝之人,只要得到传授,在一二年中也即能练就。

    第二层比第一层加深一倍,需时三四年。

    第三层又比第二层加深一倍,需时七八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