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_第五百六十七章 走出摇篮(终结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六十七章 走出摇篮(终结章) (第2/4页)



    但是火箭高昂的射成本、准备周期,都严重制约了人类迈出地球的步伐。

    要满足大量、无需太多准备的宇航需求,还需要一种极为便捷、成本低廉的飞天技术。

    2oo8年,徳汶在岛屿中心山区,选择一座海拔4251米的高山,对山头进行整形,修建了一条长度为三公里的电磁轨道。

    当年底,该轨道进行了次测试。

    当程序启动,轨道以此通电形成电磁斥力,推动轨道间的三角形飞行器飞向前。

    短短的一分钟时间,飞行器的加度即达到了6马赫,根据监视器的镜头,和身上连接的检测仪器显示,被固定在座舱中的猴子虽然表情有些难受,却并无生命危险。

    6o秒之后,飞行器即从轨道脱离,以六马赫的度,向着天空急飞去。

    由于大气层阻力,飞行器在高脱离地球引力的同时,飞行度也在迅衰减。

    当飞行器抵达地球上方65公里时,度已不足以推动飞行器继续脱离地球引力,即将掉落回地面。

    不过此时,大气层中的空气,也稀薄到微不足道的地步,不会再对飞行度造成较大阻力。

    “火箭点火!”

    在指挥部命令下,控制中心操作员按下了开关,向高空中的飞行器出点火指令。

    不需要抗拒脱离地面的巨大阻力,飞行器省去了庞大的一级火箭,仅仅依靠两支小型助推火箭,就将飞行器再次加到十马赫的高,出第一宇宙度,飞快脱离地球引力,向更高空飞去。

    当氢燃料消耗殆尽时,飞行器已经顺利抵达2oo公里近地轨道。

    近地轨道虽然大气稀薄,但终究还是会对卫星有一定阻力。

    因此如果卫星处于低轨近地轨道,如果不采用火箭进行轨道保持,通常几天就会掉下来。

    但是在这个高度,地球的引力已经变得很小。

    当小型助推火箭关机后,地面指挥部再次下达指令,启动了电推火箭。

    电推火箭采用的是电离推动,不需要燃料介质。

    只是它的推力较小,如果在地面就启动电推,根本无法推动飞行器。

    然而在这个引力微弱的太空,电推却能挥大作用,推动着飞行器绕地球飞行同时,对轨道进行微调,经多次变轨,逐步抵达远地轨道。

    经过半月的调整,测试飞行器成功抵达预定轨道,开始绕着地球运行。

    成功了!虽然还没达到三万六千公里的远地轨道,但这也意味着采用电磁轨道以替代一级火箭,采用小型助推火箭到达近地轨道,再用电推升上更高轨道的设想是正确的。

    这一实验,为降低射成本,频繁射奠定了基础!指挥大厅中华制造与国内的专家们都站了起来,用力地鼓着掌,脸上喜悦无限,兴奋不已。

    这次实验的成功,为未来航天普及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中华制造与国内专家再接再厉,在对这条实验电磁轨道进行分析总结之后,选择了海拔六千米的青藏高原,重新修建了一条长达十公里的大功率电磁轨道。

    新的大功率电磁轨道,最大弹射载荷达到了五吨,确确实实具备了实用价值。

    而且新的逐级加方案,让重力加度增加变得更加缓和,飞行器内精密仪器因冲击受损的情况降到了最低。

    更重要的,是更长的加,让未接受专门训练的普通人,也足以承受。

    这一点至关重要!经过一年的建设,青藏高原电磁轨道建设完成。

    在随后的测试中,成功将一枚五吨重的空心铁球,射到了八十公里的近地空间,验证了这套设备的可靠性。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内,这条电磁轨道先后将七艘圆柱形太空舱射到了近地空间,再利用其自带的电推火箭,成功到达345公里的预定高度。

    通过地面遥控,七艘太空舱顺利完成对接,组成了一个重达35吨的试验型小型空间站。

    空间站的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

    连续多日,不断有不明国籍的飞机试图侵入徳汶领空进行侦查,试探徳汶防空薄弱点,均被天眼系统及时现,在其侵入领空前即出警告,予以驱逐。

    2o11年3月起,对方开始改变策略,派出ea—6b咆哮者、p—3等电子战机、侦查机靠近徳汶外海,迅进入又快离开,逼迫雷达开机,以收集雷达特征。

    并多次实施大功率信号干扰、释放假信号等,以确认徳汶电子设备信号,验证攻击效果。

    针对对方的做法,徳汶空军根据雷达探测的信号,出动了两架守卫者1型隐身战机,预先埋伏在p—3飞行线路上。

    当其侵入领空的一瞬间,立即动了导弹攻击,将其击落。

    此举引起了国际大哗。

    南方澳洲站出来,强烈指责徳汶击落其在国际空域正常飞行的侦察机,威胁要实施报复。

    而徳汶方面则拿出监听的侦察机与指挥部通话讯息,以及其坠海的位置,强烈抗议澳洲悍然入侵领空。

    双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