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七十一章 老子不干了 (第1/3页)
幸福这玩意都是对比出来的。 比如说读者们都在搬砖的时候,作者却可以躺在家里睡觉,然后水上几千个字骗稿费,作者就比读者幸福。 比如说一群单身狗读者在抱怨为什么没有女朋友的时候,作者却在家里为了跪榴莲还是跪搓衣板而苦恼,那作者就比读者幸福。 同样身为平民百姓,大明的百姓们要头疼明天该吃什么东西,要不要割上两斤肉开开荤,菜应该是做咸的还是甜的,还有家里的熊孩子不好好上学,是不是该揍一顿,大明的百姓们现在为了这些事情而头疼。 然而欧洲的百姓们却不会因为这些事情而头疼。 原本的生活就已经够糟心了,吃肉基本上就是奢望,饭菜是咸的还是甜的根本就不重要,有的吃就好。 至于家里的熊孩子,上学?有那个时间去干活挣钱不好吗?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尤其是朱慈熠在欧洲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平叛战争”,联合刚刚对死了沙皇俄国的老大朱慈燝一起对欧洲地区进行清理,欧洲这下子更是彻底乱套了。 跟无日不战的欧洲相比,大明的百姓就更加的幸福了。 尤其是有报纸这种东西的存在,再加上社学的普及让识字率不断的上升,民间百姓也可以通过报纸和小道消息知道欧洲那边现在是个什么鸟样,再跟自己现在的生活做一番对比,傻子都知道什么叫幸福。 甚至于,大明的百姓们居然希望长生不老药这种只存在于传说中的东西是真的,最好能让崇祯皇帝也长生不老,一直当大明的皇帝才好。 如今到了崇祯三十六年的年尾,大明京城的百姓们可算是开了眼界了。 紫禁城在小年夜那天晚上,亮了整整一个晚上! 如果说紫禁城亮一个晚上,那自然是没有什么好稀奇的,毕竟是大明的皇城,就是天天晚上灯火通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百姓们根本就不会关心一晚上要烧掉多少钱的蜡烛。 问题是,小年夜的晚上,紫禁城没点一根蜡烛,没有一堆的柴火,完全是用一种被之为“电灯”的东西照了一晚上! 神奇啊,电这种东西不是雷公电母才能掌握的? 随着电灯这玩意的出现,大明崇祯三十六年的年尾到崇祯三十七年的夏天,整个京城都是在忙碌中过完的。 出现一个电灯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可以提供照明了,而是涉及到了方方面面,无论是军事还是整治,乃至于民间经济和生活,都会受到其影响。 比如电线杆子这种东西,还有电线和开关,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全部由少府来制造?或者由工部帮着少府分担? 想想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大明的面积有多大?需要的数量又是多少?工部和少府连灯泡的制造都想分到民间去弄,哪里又顾得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旦将这些东西的制造分流到民间,那么民间又会产生一批用工热吧?工钱会上涨吧?百姓手里的崇祯宝钞会变得吧? 民间的钱变得多了,流通的速度也就必然会加快,商品的流通也会随之加快,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上涨和更加庞大的用工热。 除了这些之外,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还有很多,比如哪里该有发电站,线路怎么铺才能安全,电该怎么输送才能做到最优解,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都需要头疼。 已经五十多岁的崇祯皇帝越发觉得这些破事儿让人闹心。 然后大为不爽的崇祯皇帝就不想继续当这个皇帝了。 再然后,一脸懵逼的朱慈烺就被崇祯皇帝拎到了乾清宫——凭什么啊,你不想当这个皇帝了,就准备把我弄上皇位去头疼这些破事儿?你是不是打算带着母后和那些妃子跑出去旅游? 尽管心里这么想着,朱慈烺最终还是没敢说出口,哪怕朱慈烺心里明白,这很可能就是事情的真相。 至于说什么崇祯皇帝主动退位,让太子早早登基以熟悉政务之类的说法,朱慈烺打从心底就一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