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南宋同行_第一百零九章 做事与做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九章 做事与做人 (第1/2页)

    此物由于是贾平章贾似道搞的,看完了火绳枪的演习后,有一些大臣们开始抹黑了,或者说是质疑了。

    “若是下雨,此物有何用处?”

    贾平章贾似道笑着说:“若是下雨,君以为鞑靼的弓箭或可用?”

    这个是事实,无论用何种兽筋或生皮制成的弓弦,只要受潮受水,便会发软,毫无用处了。

    所以在那面世界电影里演的古代大战中,如果看到在雨中能射箭的镜头,那一定是用了现代纤维材料……

    “某看那火绳枪装填一次费事无比,而且射程不远,焉能挡住铁骑?”

    这个质疑也有道理。

    公元1068年,大宋有李宏者发明一种蹶张弩,叫神臂弓,这种神臂弓采用足力上弦,由一人发射。

    此弩的射程可达370多米,可贯穿重甲,故成为北宋军队体系中最重要的主战兵器。

    作战时,宋军一般都在阵前设置拒马,刀枪手居前掩护,弓弩在后。

    当敌军近至300米时,令一神臂弓手起立射之,若可入敌阵,则神臂弓手俱发。

    接近到200米时,弓箭手起立抛射,若箭能入敌阵,弓箭手起立平射之。

    当敌至拒马,则枪兵与之肉搏。

    那些常年与西夏作战的西北军,就擅长使用弓弩压制西夏骑兵,当年的种师道率军救援东京的战斗中,曾成功依据地形用神臂弓压制住金骑兵的攻击。

    但这不是百战百胜的战法,因为它最重要的是要利用地形。

    所以,贾平章贾似道也早就有所准备,他笑着说:“确实抵挡不住,火绳枪装填麻烦,但是它可比神臂弓省力,若是数量足够多,像弓弩那样来个迭射阵呢?……甚至此物只是用来守城呢?”

    这个人人都知道,先前的时候,宋军在与金军作战时,多采用迭射法射箭。

    所谓迭射,就是前后排为3列,第一列发射时,第二列准备,第三列装箭,发射后第一列退至第三列位置装箭,第二三列进到第一二列位置,轮番发射。

    最有名的迭射法战例就是公元1131年宋金和尚原之战,宋将吴蚧采用迭射法,曾经依靠地形,也挡住过一次完颜宗弼所率的金军主力……

    就算大宋是历代文人最擅长谈论阵法的时代,大家也一时挑不出不足来。

    贾平章贾似道知道自己的表演机会又来了。

    他把自己从那个殷地安大商那里听到的,还有法可提辖在他安排的演练中的心得,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这个场合下侃侃而谈,听得大家都无言以对。

    大宋官家赵禥这时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是他被贾平章贾似道的描述迷上了。

    由于他的师臣讲得过于生动形象,大宋官家赵禥的脑子里,出现了他都能够想象出的场景。

    一排排火绳枪枪手,他们倚着高大的城墙,冲着远处的鞑靼铁骑开枪,无数的骑兵纷纷倒地……无数攀爬城墙蚁附的士兵纷纷掉落在云梯之下。

    在他的脑子里,在一处奇关险隘之地,一大队鞑靼骑兵正在得意洋洋地行军,突然,两边的山崖上,站起来无数的火绳枪手,他们冲着山下的鞑靼骑兵们齐射,一时间无数骑兵纷纷倒地……接着弓驽手们又开始流水般发射,此时,那火绳枪手已经装填完毕!

    大宋官家赵禥的脸变红了,众位大臣心里明白,官家又被他说服了。

    就在这时,贾平章贾似道的身上响起了蛐蛐的叫声!

    贾平章贾似道马上停下了自己的设想,从怀里掏出蟋蟀罐子,他的大将军又嫌热了!

    他刚刚打开一条小缝,想多给它透透气,上品的蟋蟀罐子本来就是能够透气之物。

    没有想到他的大将军真的太热了,“噗”的一下子跳将出来,跳到了大宋官家赵禥的身上了!

    贾平章贾似道马上急了,大声叫道:“快快抓住它,莫伤了,莫伤了,它可是千古难寻的河蟹大将军!”

    大宋官家赵禥还没有反应过来,法可提辖手脚麻利,右手一个虚握,便在官家的身上把河蟹大将军一举擒获!

    其实河蟹大将军在同类面前也许可以张牙舞爪,但是,在人的面前,它可就啥也不是了。

    这时候场面有些乱了。

    御史台御史中丞马上直谏官家,弹劾贾平章贾似道于官家面前放浪形骸,玩物丧志,有失体统!

    大宋官家赵禥乐呵呵地看着他的师臣。

    贾平章贾似道正在为河蟹大将军的完美回归而高兴呢,于是马上承认错误了。

    他对大宋官家赵禥深揖了一躬,说:“某在官家面前失了礼数,当罚五百金……”

    大宋官家赵禥真诚地说道:“天下之物,有见爱于人者,君子必不弃焉。何也?天之生物不齐,而人之所好亦异也。好非外铄,性之情发也。”

    御史台御史中丞心中大怒,按说那贾似道还应该受到官家的廷斥才对!可是官家竟然还能用了他在《促织经》里的话!!

    真真是气死了!!!

    御台御史中丞前进一步,大声说道:“官家不得纵容!”

    好吧,你说的对,大宋官家赵禥真诚地说道:“师臣,下次可要把促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