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 脚滑子和手撑爬犁 (第1/2页)
这些东西却好似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不一定就在什么时候,也许你想要一块木板垫一下花盆,没准用一小截儿铁丝儿固定点什么东西,也说不上你想扎谁的自行车胎手边没趁手的家伙…… 现在章晋阳就有用处了,这些东西刚好够他做一副脚滑子,那种一块木板在光滑的底面上固定两条平行的粗铁丝,再钉上几根绑在脚上的鞋带,北方小孩子用代替滑雪板的玩具。 这东西在合适的情况下速度不低,基本可以和长距离速滑媲美,只要穿戴者有那种体力。 他兜里还有前些天剩下的零花钱,不到十块,但是他并不需要花钱,他只是要到街上看看,打探一下现在的生活状态,确定自己的计划有没有问题。 实际上他是没有什么机会用到钱的,每天早上要起的很早去学校,因为学校远在三公里之外,他必须和几个小伙伴步行超过五十分钟才能准时到达,在雨雪天气就更为艰难。 这一路上并没有任何店铺,如果想要买点什么,就要绕一大圈,到另外一个工厂的职工住宅区才行,那要多走一里多的路。 但是那条路相对比较繁华,也是一条立连市通往一些县城的必经之路,如果愿意再绕的远一点的话,还有不少路边饭店存在的,只不过这地方的饭店就只有一个“黑”字何以形容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还有“厂矿学校”的位置,而且也并不是全部实施学区制,大部分地区实行的,还是自主择校和就近入学的双重制度。 而厂矿学校则是在特殊时期为了保证工人后代的教育问题和工人本身的教育问题而诞生的一种过渡产物。 在建国初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可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合格的工人少之又少,只好先把合适的劳力招进工厂,在通过厂矿学校培训上岗,这种学校一般都是以需要一定安全规程的矿厂、金属冶炼、化工制造、纺织等劳力密集工厂为主,所以就有“厂矿学校”的称呼了。 这样的学校很多都在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就销声匿迹了,他们的师资力量并不注重文化方面,相对的,技术培训才是他们的教育重点——炎黄很多国际知名的技术培训学校的前身都是厂矿学校。 章晋阳读书的小学同样也是如此,他们是会江特殊钢厂厂办子弟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厂里职工的孩子,还接受部分因为就近入学制度而被会江教育局分配过来的周围农村的孩子——郭敬东就是其中的代表。 因为是厂子弟小学,所以孩子们可以说是全天都在父母的视线之下,找家长什么的也没有必要家访,直接通过厂内部电话一摇几分钟家长就到现场了,所以学生们也是比较听话的——唯独厂领导的孩子比较难弄。 章晋阳也是因为父亲多少是个现管的小官,算得上是个中层领导,所以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