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65章 再次北伐 (第1/1页)
易风面带微笑,“众卿平身。” “百官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黄门侍郎裴世矩出列上前,举笏奏言:“枢密副使高甲元帅率西征军河西大败达头与吐谷浑联军,达头败走西域,慕容伏允国灭被擒,如今西域诸国震动,高昌等各国纷纷派出使团前来进贡朝拜,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都派出了使团前来,请求归顺臣服,从此休兵罢战。目前各方使团已至京师,不知陛下之意做何处置?” 吐谷浑本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自西晋时期起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立国,隋代,其游牧范围,自西平临羌城以西,且末以东,祁连以南,雪山以北,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都城伏俟城在青海西四十五里,做为占据数千里之地的一个国家,吐谷浑虽居偏僻,又以游牧为主,但人口并不小,其国中最大的兵力动员达到八万,按胡族几乎是全民皆兵的这种惯例,吐谷浑的总人口也超过了三十万口。当初隋为了稳固西北地区,以全力对抗突厥,在开皇十一年以宗室女封为光化光主嫁给吐谷浑可汗慕容世伏,后慕容世伏为其弟所杀,慕容伏允继位可汗,仍娶光化公主为妻。可以说,在高祖时期,吐谷浑与隋朝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通过联姻。双方并没有多少大的矛盾。 可是等杨秀弑高祖篡位,为了拉拢诸蕃借兵,便向吐谷浑许诺了诸多条件,其中就有以宗室女为公主和亲吐谷浑,以及将吐谷浑一直渴望而不可得的河湟地区赏赐给吐谷浑。河湟地区就是在青海湖以西的湟水与黄河之间的这片河谷地带。更狭义则专指湟水河谷,这一地区虽然地方不大,但却是青海湖地区少有的适合农耕的肥沃地区。吐谷浑虽占据着几千里的地域,可多数都十分贫瘠,这也是他们才三十余万人口的原因所在,若是能得到河湟地区。他们假以时日发展,人口超过百万都不是问题。 然后刘秀很快兵败自杀,易风受禅称帝,对于之前的那些交易自然完全否决。慕容伏允对于河湟地区失而复得,极难接受。为了保住这块肥沃的土地。他最终与达头联合,趁隋与高句丽交战之际,联兵入寇敦煌。原本他们也并不是真的要攻打隋朝,不过是想借此表明一个态度,想要军事讹诈隋朝,迫隋朝与他们议和,保持北伐战前的势力划分。只不过他们预料错了形势,易风根本就不是那种可以被讹诈的人。或者说。易风对于整个局势相当清楚,对敌我实力了解的很明白,因此他早就看透了他们只是虚张声势的想要讹诈。对此。易风派出了西征大军,不出所料,双方在河西交战,这一战,虽然吐谷浑与突厥的联军有二十余万,可早不复北伐之前时突厥的精锐。经北伐一战,达头实力大减。勉强凑起来的十余万人马,也不再是精锐。吐谷浑集结的五万兵马,也改变不了最终的局势。 高甲率领的西征军在河西稳扎稳打,这次战役前后经历了半年多,最终等到隋军赢得了辽东之战后,易风再次增兵河西,有了生力军的到来,高甲抓住机会多路出击,先分兵进攻吐谷浑境内,迫使吐谷浑大军回师,然后半路拦截,先破了吐谷浑军,然后再迎战达头,达头再次兵败于敦煌,退回西域。 高甲趁势转身杀入吐谷浑,经过一番迅猛的扫荡之后,吐谷浑王城被攻破,可汗被生擒,吐谷浑国灭亡。 大隋将立国近三百年的吐谷浑一朝灭亡,引得整个西域的震动,其中最惊惧的就算是都蓝与达头了。隋北伐之战,将突厥打的大败,但也只是元气大伤,还有一定实力。可紧跟着隋东败高句丽,西灭吐谷浑,再败突厥,这下达头和都蓝都觉得大难临头了。已经没有人能牵制干扰的了隋朝了,平定了内乱,击败了高句丽和吐谷浑,现在隋朝下一个要动手的目标肯定就是突厥。 原本依附臣服于突厥的西域诸国如高昌、伊吾等国,纷纷派出使团赶来中原,向隋皇称臣进贡。 就连都蓝和达头这两人,也终于低下了骄傲的头,派出了使团。 达头与都蓝除了派出使团外,还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做为人质,甚至还各送出了自己的孙女、女儿随团来隋,欲通过和亲来避免这一劫难。 易风道:“开皇年间,高祖重视与吐谷浑的和睦,因此特别让光化光主入吐谷浑和亲,然后来吐谷浑可汗之弟慕容伏允却发动叛乱,杀死了兄长夺其可汗之位,后又与杨秀狼狈为奸,不思中原多年来对吐谷浑之仁德反思夺我疆土之心,朕继位之后,念其初犯,不计其过。然其却反以为朕软弱,竟趁我大隋与高句丽交战之际,联合突厥再犯我河西。如今伏允兵败国灭被擒,达头之辈却妄想再靠一女子来躲过一劫,天下岂有这般容易之事?朕之意,不准突厥之请降。” 殿中沉默。 易风继续道,“吐谷浑以灭,朕意当趁此机会,再次发兵北伐,将达头与都蓝生擒。” 对于皇帝表现出来的这种野心,群臣都心中暗暗惊心。短短两年时间里,朝廷就先后进行了第一次东征高句丽,然后是大举北伐,再又是平定内乱,接着又是二次东征辽东,然后接着又是西征,再是发兵灭吐谷浑,如今突厥称臣请降,皇帝还不肯同意,还要二次发兵北伐,两年时间内,这种几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已经先后打了五次,可以说已经到了极限了。 杨素出列,“陛下,这两年朝廷连年征战,将士们转战四方,征战不休,疲倦不已,朝廷供应粮草器械也十分艰难。如今既然高句丽、突厥、西域等纷纷请降归附,是否暂时应允,待将士百姓们休养生息段时间,然后再议?” 易风望着苏威,“右仆射,你看呢?” 苏威虽明知皇帝之意是要打,可自己身为左仆射,对于朝廷情况也是知之很深,要再次北伐,这要动员的兵马粮草又是不计其数,到时还是他们这尚书省最吃力。因此犹豫再三还是如实的道,“当初北伐,是因突厥经过多年休养生息,重新势大,尤其是达头,虽居西域一角,可却大败波斯,稳固西域,然后又败都蓝,一举成为突厥十余年来又一统一的大可汗。且达头野心勃勃,若不主动趁其对突厥统治未稳之时进攻北伐,那么将来必是大患。然,眼下情势毕竟与原来不同,经北伐一战,突厥已经大败,元气大伤,大部已归顺臣服,且经先前的河西之战,达头再败,如今突厥已非朝廷心腹之患,可暂缓发兵。毕竟,朝廷经过连年用兵,不说将士百姓疲惫,就是朝廷财政亦已枯竭,此亦十分危险之事,当休养民力,以待无气恢复再考虑北伐不迟。” 两位仆射都旗帜分明的反对再次北伐,理由也都差不多,用兵太频繁,朝廷财政消耗太大,百姓疲惫。毕竟朝廷百万大军之中,还有几十万是府兵,这些人平时都是农民,战时却要征发上前线,虽不要支付他们军饷,可也得给津贴,更重要的是必然影响到这几十万府兵的家族生产,缺少了劳动力,家族的耕种肯定大受影响。同时,动员数十万军队做战,军俸津贴赏赐抚恤,都是海量的数字,更别提每次作战都需要征发倍数的民夫转运后勤辎重。此外,战争的消耗也是巨大的,粮草、军械,以及战马、挽马等,辽东一战,虽伤亡将士数量不大,可损失的战马和挽马却是以十万计数。 当然,朝廷如今收取辽东、攻灭吐谷浑,先后设立了辽东、辽北以及青海三省,加上之前的辽西、塞外、塞北三省,这六省的移民屯田垦荒计划,就耗费着无数的钱粮,而且这些海量的投入,短期内是很难见到成效的。朝廷对这六省之地,都有三年免税赋的优惠政策,以激励百姓移民,这也意味着起码三年内,投入都不会有回报。 朝廷每年的收入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打一场十万人以上的战争,有时就要消耗数年的国家储备,接连的大仗,加上新设省的移民开发,朝廷不断的投入,若再加上在中原兴起的那几个大项目,营建中都计划,和运河开发计划,这钱真的是如流水般的吸走了,朝廷现在帐上已经有了三千多万的赤字,两千万的银行借款,一千万的债券,可就这笔钱,也已经全都拔下去了。现在西征军将士们的功勋赏赐都还没有评定,一评定,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何况再次北伐,那又将是无数的钱粮支出,钱从哪来? 朝廷先前重定爵位,清理掉的那些爵位,收回的那些田地,虽然不少,可跟这些开支一比,又不过是湿湿水了。 总之,杨素和苏威这两位仆射的态度都很明确,虽然财政问题不是北伐的最大阻碍,但也确实是个避不开的困难。除非皇帝能再拿出来个两三千万贯钱,否则再次北伐还是不谈为好。(未完待续)